2025TIFA 秘魯廣場劇團《嗨姆雷特》
Teatro La Plaza: Hamlet
2025年5月17日(五) 晚場19:30
劇場:國家戲劇院
座位:2樓4排22號 $475(5/10兩廳院會員8折+點數折扣,原價$600)
售票網站:OPENTIX
編導|切拉・德・法拉利
演出團隊 Company|秘魯廣場劇團 Teatro La Plaza
編導 Playwrite & Direction|切拉.德.法拉利 Chela De Ferrari
副導演及副編劇 Associate direction & Associate playwriting|Jonathan Oliveros、Claudia Tangoa、Luis Alberto León
演員 Cast|Octavio Bernaza、Jaime Cruz、Lucas Demarchi、Manuel García、Diana Gutierrez、Cristina León Barandiarán、Ximena Rodríguez y Álvaro Toledo
聲音指導 Vocal Training|Alessandra Rodríguez
編舞 Coreography|Mirella Carbone
視覺 Visuals|Lucho Soldevilla
燈光設計 Lighting Design|Jesús Reyes
製作人 Producer|Siu Jing Apau

由於演員的獨特性,我對這部劇的表演形式非常好奇,可是又擔心她是一部噱頭大於創作的作品導致看不到好的故事,所以我觀望了好久好久。一直到5/10那天兩廳院會員專屬𝟴折優惠方案出來,我才撿了一個2樓邊角位。
實際上,這是一部很難用二分法「好看、不好看」去定義的作品。如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嗨姆雷特》本身就是一部探討「定義」之作,再用任何主觀意見去評斷優缺,對於觀劇人來說恐怕有些失格了。
話雖如此,我還是得簡單記錄下我看見的《嗨姆雷特》

場地
老朋友國家戲劇院,想起去年我也看過某TIFA作品被我大吐苦水(笑)
《嗨姆雷特》只有開到2樓,票價也不貴。我看的首場是賣光的狀態,但週末場卻滯銷。首場應該有活動或公關票(?) 進場的時候1樓觀眾成群結隊,嘻嘻鬧鬧的狀態實在不像一般的劇場人。
我好像是第一次坐2樓邊邊非包廂的位置。第4排在輪椅席前方,出入口會稍微窄一點。隔壁就是VIP席,所以視角不算太差喔。

雖說完售,但上座率似乎也不高,我們2樓這邊只有600元票區的觀眾坐滿,800元區也空了好多。這齣戲到底怎麼賣票的啊 囧
演員卡司
雖然劇方介紹是編導切拉・德・法拉利(Chela De Ferrari)遇見劇場前臺工作的海梅・克魯茲(Jaime Cruz),一位夢想成為演員的唐氏症患者,才開始創作《嗨姆雷特》。但實際演出,並不以海梅一人為中心。在劇裡,8位演員都是主角,當戴上王冠時他們都是哈姆雷特,他們都在訴說一部份的自己。
先打預防針,可能有認錯演員,在這裡老貓先跪orz
Jaime Cruz
想演戲的劇場前台員工,被相中演出哈姆雷特後,嘗試模仿哈姆雷特經典扮演者Laurence Olivier的演繹,被小夥伴指正那不是演戲。後來甚至call out求助伊恩·麥克連(Sir Ian McKellen)諮詢。
Manuel García
小小隻的,台詞清晰,也很常當主役領劇、領舞。
Álvaro Toledo
指正海梅演出方式不對的小夥伴。他鏗鏘有力說出哈姆雷特台詞時,是演戲,也是控訴現實不公,很令台下觀眾動容。
Lucas Demarchi
很藝術、很內斂(?)的一位演員。在台上與死神對話,搭配後方一人的彩帶獨舞影片,令人印象深刻。
(照片來源)
Octavio Bernaza
有扮演裝瘋賣傻的哈姆雷特也有飾演克勞迪斯王(?) 劇裡形象偏反派,個人造型也比較硬漢。他的台詞「哼」應該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XDD
Cristina León Barandiarán
擔任旁白。台詞表達很清晰。是三位女演員中最高的。
Ximena Rodríguez
奧菲莉亞(Ophelia)的主要扮演者,有親密戲也有哭戲,還有一場奧菲莉亞死亡的戲,都需要較多情感表達。
Diana Gutierrez
印象深刻的是一場三位女子的戲,她們分別扮演不同境遇的唐氏症女性。而Diana扮演的是一位母親,擔憂孩子是否會繼承一樣的疾病。
(照片來源)
音樂
演員們的聲音都蠻鏗鏘有力的,看不到有沒有頭麥,如果沒有那他們真的很厲害。另外劇裡有用手麥,通常是某幾個演員要發表意見或是擔任訴說主角時用。
這部音樂用得挺多的,甚至穿插一些演員們的rap唱段,恍如在看音樂劇XDD但我相信美好的音樂是共通的,在共享音樂的那一刻,也許觀眾又多了解他們內心一點點。
最後謝幕時,8位演員也有專屬的謝幕曲XD
兩廳院FB小編很貼心地分享了劇中使用的歌單,大家可以參考:
Tick of the clock (film edit)
Cerca del Cielo
When Daisies Pied
Deja Vu
No soy como los demás
Por qué te fuiste
Dura REMIX
Maomeno
Qué bonita vecindad
Salió el sol
Calling all the monsters
Despacito
Madre Tierra (Oye)
Cerca del Cielo
When Daisies Pied
Deja Vu
No soy como los demás
Por qué te fuiste
Dura REMIX
Maomeno
Qué bonita vecindad
Salió el sol
Calling all the monsters
Despacito
Madre Tierra (Oye)
舞美

舞台上有一個演出框,演員們就在那個框內演出。而所有道具都是演員自己搬進搬出。
比較特別的是舞台呈現手法,《嗨姆雷特》用了很多鏡頭語言,一部份有可能是為了補足演員在舞台上的「不豐滿」,一部份可能單純是編導的特殊手法。劇裡會用大量拍攝好的影片,搭配演員在台上實時互動。例如,演員call out的時候,會和伊恩麥克連預錄好的影片一搭一唱;演員用手撫過臉部時,背後放映的是鏡頭細拍演員臉部的畫面,讓觀眾視線跟著演員的手移動。也有一部份是舞台鏡頭實時拍攝,例如奧菲莉亞和哈姆雷特親密戲時,一支鏡頭拉近躺在舞台上的兩人;需要藉台下觀眾表達時,一支鏡頭直接照映觀眾席畫面撥放到大螢幕。這兩種其實都需要台前幕後專業地配合,演員們比我想像地能做到更多細緻的表演。
看得出整個舞台呈現是編導精心設計的結果。不花俏卻讓人覺得用心,是我想像中舞台創作應有的面貌。
故事劇情

如同演員們開場說的,這不是一部傳統樣貌的哈姆雷特。《嗨姆雷特》多次運用後設、打破第四道牆,無縫切換哈姆雷特、唐氏症患者視角發言,模糊演戲和現實,讓這個劇看似不完整卻也完整。
很難從頭到尾清楚敘述劇情,只能紀錄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orz
一開始Cristina León Barandiarán擔任訪談者,訪問Jaime Cruz為什麼出演哈姆雷特。從兩人對答中觀眾可以慢慢感受到,唐氏症患者幾乎和一般人一樣,有工作、戀愛的需求。
三位女子,她們可以共同飾演奧菲莉亞,但現實裡她們也許是經濟獨立的單身女性、母親、憧憬愛情的女子。如果他們是唐氏症患者,世人看待他們只有滿滿的不信任。透過三人對話,觀眾可以窺探她們內心細膩的渴望。
當她們扮演起故事裡的奧菲莉亞,渴望的愛情卻被多次阻擋,一瞬間觀眾彷彿也是透過角色看到現實裡唐氏症患者的困境。
演員們打破第四面牆,多次向觀眾發出詰問。每當觀眾席的燈亮,觀眾被迫重新審視內心,如果是你,設身處地,你的選擇是什麼?
我很喜歡哈姆雷特要演一場戲試探克勞迪斯時,他說「戲劇將成為良知的陷阱」。曾經對唐氏症患者抱有的偏見,在看劇途中不斷被打破,我的良知被多次審問。這句台詞對坐在台下的我宛如當頭棒和。
劇中劇時演員邀請觀眾上台擔任配角,美其名「讓我們看看神經正常的人會不會比較好」,不失幽默,反諷意味卻也濃厚。
To be or not to be的經典大段獨白,由台上一群獨特的演員振聾發聵演繹出來時,觀眾怎能不被撼動。發音不如一般人流暢、肢體不如一般人協調的演員,也能在台上rap、盡情舞蹈,怎麼不讓我們這些自詡正常的「一般人」慚愧難當。
總結
謝幕時,8位演員伴隨著自己的主題曲在舞台上熱舞致謝,最後也邀請觀眾一起上台跳舞。彷彿我們之間沒有隔閡、毫無區別。
《嗨姆雷特》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會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要說好壞,我還真說不出來。
老實說看劇過程中有數度沉悶、遲疑的段落,但很快演員和劇本的會超展開往你意料之外發展。看完之後醒悟,《嗨姆雷特》根本不是一部需要被打分、被評價好壞的劇,她只是讓你在看劇時成為那個哈姆雷特,去學會思考質疑判斷。
真要說缺點的話,當然《嗨姆雷特》演員們的面部表情、台詞表達不如一般演員自然流暢。但更影響我的其實是自己對西班牙語的陌生,還有兩光的字幕機,造成不夠沉浸的觀劇體驗。如果是熟悉的語言,對觀眾的情感衝擊必定更強烈叭。
以上。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