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戲啊!出包惹》

 

2025年1月10日(五) 晚場19:30

劇場:PLAYground空總劇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座位:2樓A區1排3號 $800

售票網站:OPENTIX

線上節目單: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hcrINoTFsWCQER1fGgpgLV1zSfwfyPco/view

 

 

開賣時就很期待的劇,因為宣發很有梗,本身又是百老匯經典喜劇,找來台灣當紅的一線音樂劇/舞台劇演員,再怎麼出包也能演出7.80分的成績吧。

 

...不過演出後,我總覺得她和我心目中理想的喜劇不大一樣(倒

 

 

場地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上次看《文雄與秀英》是第一次去空總劇場,被那邊荒涼的景象嚇到。這次下班後要來看戲也超緊張,擔心過去的交通,也擔心晚餐沒有著落。糾結很久要怎麼搭公車過去,最後老老實實走了20分鐘,途中一直在google小吃店。終於找到一間往空總路上小巷內的麵店「小四川手工水餃麵食館」,我到的時候6點半生意不錯,小小的店舖坐滿了人,幸好翻桌率高,可以先劃單,很快就和別人併桌入座啦~入座後上菜也超快!! 老闆看起來有陸籍人士,麵食、餃子應該會很道地。我點了紅油炒手和酸辣湯,其實味道普普,勝在便宜! CP值高!! 下次有機會來空總應該還會是晚餐首選~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戲啊!出包惹》二樓座位第一排是最便宜的800元票區,觀眾可能會默認是視線不良區。我實際坐起來還好唷~

劇組很貼心的讓二樓第一排的最近視線能落在舞台最前端,意思就是,正常坐著就能看到全部舞台,不會有遮擋問題。我們只會看不到一樓觀眾區,如果演員在場下跟觀眾互動,我們就要稍微探頭往一樓看。個人覺得400元可以省!

 

看戲前忘了截票版,我這場大約賣了7.8成,以一部長駐劇來說,算不錯了。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舞美

 

因為《戲啊!出包惹》的出包效果依靠舞台布景的成分很大,劇組明確規定所有舞台包含謝幕都是不能拍攝的。同時,劇末製片人也強調希望舞台空間設計能不劇透。所以舞美這部分就不談啦www

 

不過,舞台布景本身也簡單到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一個豪宅一二樓內景的布置,沒啦~

發揮所有的想像力,也差不多能想到最極限的舞台出包會怎麼呈現XDD

比較可惜的是,如果不那麼強調宣傳出包,觀劇的驚喜度可能還會多一點(?)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音樂

 

這部舞台劇本身沒有太多配樂,可能是對話、笑點密集,不需要音樂陪襯吧。

但音效還是有的,為了烘托戲中戲的演出效果,會適時地有一些音效「出包」。

其中也選了伍佰的BGM,算是某種授權劇的在地化。

 

故事劇情

 

知名的業餘劇團「康樂戲劇社」臨時要演出一檔經典懸疑推理大戲《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台下坐著滿滿的觀眾,但其實是因為售票系統CLOSETIX壞掉,買了現象級音樂劇《欠飼三姐妹》的觀眾居然拿到哈佛夏莊園的票,跑錯場惹......

 

第一次製作超(出)高預算演出的康樂戲劇社,所有成員都超沒經驗,但為了好不容易能在觀眾面前演出,只能硬著頭皮演起來!所有的演員忘詞、走位錯誤、技術故障、苦魯亂入、道具消失等各種包......只能請觀眾見諒了。戲啊!出包惹 😱

 

以上是官方簡介。

 

《戲啊!出包惹》和之前刺點的《苦魯人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結果我當時不喜歡《苦魯人生》的點,竟然同理可以套用至《戲啊!出包惹》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這兩部都有呈現戲中戲的部分,差別在《苦魯人生》是下半場呈現演出成果,而《戲啊!出包惹》一整部戲就是戲中戲,我們來看的《戲啊!出包惹》 出包的《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一部實實在在的後設戲劇

 

開演前crew會挑選一位幸運觀眾上台體驗不靠譜的舞台裝置,然後劇團團長出來推銷周邊,簡介一下今天要演出的《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等真正開演,就是一連串劇組的出包實境秀。《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本身故事很簡單,就是莊園主人結婚前夕突然掛了,而他的管家、未婚妻×2、弟弟兼未婚妻不倫對象、小舅子、園丁和狗、警察聚集在屋裡一邊克服劇場出包一邊試圖調查出真凶。

 

《戲啊!出包惹》或是戲中戲《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的劇本目的都很明確,就是呈現出包鬧劇,營造笑點,所以故事沒什麼大問題。但最終呈現效果能不能稱得上優秀的喜劇,我持保留意見,總結的時候再細說吧。先說說我印象深刻、幾個比較有梗的點:

 

1. 諧音梗: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無數個措不及防的諧音梗戳中了,什麼「椅背」不時之需啦,什麼「影后」座談XD

2. 翻牆梗:非常精巧!是我全劇最喜歡的一個梗!我們都知道劇場有第四面牆,而《戲啊!出包惹》作為後設作品,這個牆本身就不是很堅固,然後結合國家網域限制的翻牆梗,將在地化融合進台詞,非常妙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3. APT:哈哈哈哈哈APT無所不在!!!

 

 

演員卡司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想打角色表,突然發現公布的角色名原來跟實際演出時的不一樣嗎XDD 原來這裡也出包了嘛?!! 

 

蕭東意  飾演劇團團長&警長。對,我是第一次看他的劇場。非常驚豔。之前搖滾芭比選卡時有猶豫了一下,後來選擇熟悉的家寬。現在看來蕭東意未必不差。他控場能力極高,對演戲的節奏也把握得很好,沒有為演而演,也沒有讓觀眾為笑而笑,一切都是看到他的演出後的自然反應。蕭東意是我看的這場戲裡的VIP。

 

林玟圻 (C2) 飾演中控。同樣是苦魯,這次沒有另一部戲出采。

 

竺定誼 飾演未婚妻哥哥、死者好友。同樣是劇場常客,但我好像也是第一次看他。前段不是特別吸睛,但後面戲份多了之後就能看出他的功力了。一樣是喜劇演出節奏抓得不錯的演員。

 

周家寬 飾演死者弟弟兼未婚妻不倫對象。一樣是個耍帥的小鮮肉形象,是周家寬很擅長的角色類型了,表演模式也很類似,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點。

 

張仰瑄 飾演未婚妻。現實中是教師,看得出來在演戲上很有歷練,,,在戲裡也非常非常非常犧牲形象。可惜角色本身是有點被醜化的,演員本人的魅力被角色削弱了許多。

 

嘎造・伊漾 飾演死者。嗯...戲份不多耶,不予置評。

 

蔡邵桓 (叉燒) 飾演管家。管家角色除了會忘詞以外,沒有什麼記憶點,導致叉燒的演出也沒有之前幾部劇的角色驚豔。

 

賴玟君 (亮亮) 飾演苦魯兼未婚妻替卡。後期黑化時,場面已經很混亂,無心關注她真正的「發作」了。

 

 

為了呈現演戲的效果,除了苦魯以外的演員台詞都十分話劇腔,儘管如此還是有聽不懂的地方。問題在於台詞太多,說得太快,慣性黏糊的長句一直出現,就會理解困難。那這要說是《哈佛夏莊園殺人事件》還是《戲啊!出包惹》的演員問題呢? 我覺得是這部戲相對狡猾的點,所有不合理都能怪罪於劇的出包吧。

 

 

總結

 

劇末不免俗的又是賣票環節。以往都會覺得要尊重劇方待到最後,但現在想想...演員下台後的純推銷環節,倒也不必捧場到錯過搭車時間@@

 

 

好吧,前面說到中文版《戲啊!出包惹》能不能稱得上優秀的喜劇,我個人持保留意見。最最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驚喜感不足。驚喜感的破壞來自於——

 

1. 多刷的觀眾,得知是喜劇後就隨時發出笑聲的觀眾

 

哇...我真的特別好奇,有人是因為多刷,所以事先得知笑點時間了嗎? 為什麼身邊的有的觀眾能莫名其妙發笑?!! 我也不是笑點很高的人啊QQ

之前在黑特看過有人抨擊不合時宜的笑聲,底下留言一面倒支持喜劇就是可以肆無忌憚發笑。我個人認為當笑聲模糊了劇本安排的笑果,這樣的作品實在算不上優質的喜劇。

 

2. 笑點控制,喜劇的節奏把控

 

延伸第一點,一部好的喜劇,其實會預設笑點,如果演出後觀眾沒笑,那肯定是呈現效果不佳。相反的,因為觀眾反應很難預估,觀眾也可能在不是笑點的地方笑了,這很正常。比方先前野田秀樹《Q:歌舞伎之夜》也提到,同樣的「平平平」的台詞,在日文台詞說出來可能不明顯,但翻譯成中文顯示出來就很好笑,台灣觀眾會在不一樣的點笑出來了。

 

但萬一一部喜劇裡,不論是笑點與非笑點的地方,都有一半的人笑了,有一半的人沒笑,而劇方卻只沉浸在「太好了!觀眾都覺得好笑!」的自我感覺良好裡,那劇組、演員不會認知到這部劇真實的呈現效果。換句話說,劇組沒有把控喜劇節奏的能力

 

3. 「出包」設定硬傷

 

《戲啊!出包惹》的看戲體驗和《黃金人生》有點像都有香蕉水還是精,有部分觀眾從演員出場第一秒就在莫名其妙發笑。而劇本身都是屬於漸入佳境型的,越到後面笑點越密集,觀眾越到後面笑點越能統一。

 

只不過《黃金人生》不走尋常路線,不按牌理出牌,荒謬至極,第一次看會覺得趣味。反觀《戲啊!出包惹》從原廠設定就被鋪梗「出包」,所以從頭開始觀眾就會預設一切「出包」。真正能讓觀眾我surprise的其實不多。即便劇末製作人交代有2點不要破梗,但其實所有梗早就被「出包」兩字破完了。

 

 

結合以上三點,劇方仍積極賣票,鼓勵觀眾多刷,究竟是好事壞事顯而易見。

 

中文版《戲啊!出包惹》和《苦魯人生》劇組給我的感覺很相似,就是「這是喜劇!很鬧!你觀眾笑就對了!」的態度。

 

我覺得喜劇是最有層次也最難的表演,如果劇組的終極目標只是這樣,對戲劇創作和表演來說挺傲慢的。我作為觀眾也不太喜歡這樣的呈現結果。

 

百老匯授權舞台劇《The Play That Goes Wr

 

 

 

 

以下和本劇無關

 

有時候觀眾批評作品時,戲劇從業人士都會跳出來說花錢的不是大爺,他們有努力構思了什麼、建置了什麼來產出作品。我只想問,,,創作者們,你們客觀看過自己生出來的東西嗎(汗)

 

劇方想呈現的東西,最後演出時沒有傳達給觀眾,才是最最最可惜的。

 

有時候觀眾真的不是崇洋媚外,自家劇團端出什麼,和別人的差距有多大,你們怎麼看不明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嘻嘻 的頭像
    嘻嘻

    嘻嘻's

    嘻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